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

时间:2024-01-22 00:36:32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通用6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通用6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课件,课件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课件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1

教学目标

1、知道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2、在地图上正确辨别方向;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并能根据比例尺,量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能够根据地图的图幅大小、所示范围大小,正确选取比例尺。

3、了解地图的制作原理和地图的分类;实例引导读图尝试,学会判定生活中地图上的方向。

4、体验演示判定方向的快乐;领略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方向的判定,熟知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四四方方一张纸,世界各地都容纳,有山不能爬,有水它不流。”—引出“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学会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绘制地图的一般方法

1、自主学习:

读图1—7和图1—8,思考:

(1)是不是图中那所学校象图中的那样小?画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要用一张象校园那么大的白纸来画吗?

(2)把校园中的事物象画美术作品那样真实地画在纸上吗?

(3)如何让人看明白哪里是教学楼?哪里是运动场?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

3、合作探究:

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把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比例尺),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地物(图例),并用文字、数字标明(注记)。

地理事物按一定的________缩小,并用_______画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_______,就成为一幅地图。

鸟瞰图—平面图—地图

学习任务(二)地图的分类

1、自主学习:读第7页第一段,思考:地图都有哪些种类?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

3、合作探究:

《肥城市各年龄段人口统计图》、《山东省河流分布图》各属于哪一类地图?

一般来讲,阅读地图时,应先看图名,知道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接下来是看图例,了解地图内容的表达方式怎样;阅读地图内容时,应该是先整体,后局部,先综合,后要素。尽量多地发掘地图内容,达到“图”尽其用的目的。

尽管地图的种类多种多样,内容不一,但每幅地图的制作均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地理事物后,用符号、文字来表达地理事物的,所以地图必须具备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学习任务(三)方向判定

1、自主学习:读课本第7页,思考下列问题

(1)地平面上的方向如何判定?

(2)判定地图上的方向:

①普通地图的方向如何判定?在右侧“米”字形示意图中标出。

②指向标地图中如何判定方向?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右图中A点在B点的_______方向。

指向标地图中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箭头前方为北,后方为南;箭头左方为西,右方为东。

正北方

通过实践明确方法:

1、扭身子不如扭图

2、指向标太小可放大

3、为求精确可平移指向标

学习任务(四)比例尺

1、自主学习:请大家自主学习第8、9页,完成下列问题

(1)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例尺可以用、和三种形式表示。三种表示方式的转换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______________

(3)如何比较比例尺的大小?(由分式大小的比较规则,得出比例尺的大小的比较规则)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分母愈大,比例尺愈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

北京市地图

中国地图

比例尺大小

表示范围大小

表示内容详略

(1)两幅图的比例尺哪个大?哪个小?

(2)两幅图表示的范围哪个大?哪个小?

(3)两幅图所表示的北京的地理事物,哪幅图详细?哪幅图简单?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表示的内容越。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表示的内容就越

分母

比例尺

表示实际范围

内容

越大

越小

越大

越简略

越小

越大

越小

越详细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医院在学校的______方向。

(2)小明从水电站步行到学校,速度为每分钟50米,则大约分钟可以到达。

解析:(1)首先要看地图上有无指向标。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所指的

北方确定方向,把指向标平移到学校,可判定医院在学校的东南方。

(2)先量得水电站到学校的图上距离为2cm,代入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2/1﹕20000=40000cm),即400m,用距离/速度(400/50=8)即得出时间。

答案:(1)东南方(2)8分钟

2、下列四幅图中,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④①③②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

解析:一般说来,在地图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的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故D符合题意。

3、完成教材10页活动题1、2、3、4、5。

充分用好图中的比例尺数据,并可提供没有比例尺但图幅大小相同但范围明显不同的两幅地图来对比,以深化认识。

通过减0后明确1厘米代表的实地范围,以乘法口算即可。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此处隐藏2273个字……为地球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你觉得应该怎样去做呢?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4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地;

2、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3、了解影响气候的几个因素及其基本道理。

学习重难点:

1、世界主要气候的类型及分布。

2、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完成,个别指导重点点拔。

导学过程:

1、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节学习的知识,能说出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天气的特点是什么?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3、课本p57的A、B、C三幅图是描述哪些地区的气候的?

4、其中A、B两幅图中,都有“一年到头”这几个字,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的一年指的是某一特征的年份,还是一般而言呢?

5、人们描述天气,关注的时间是一天,常用到气温、降水、风、云、雾等要素。从图3、22的谈论中看,人们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是多长?一般只注意哪两个要素?你们能用一句话概括当地的气候特点吗?

6、在前两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世界上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很大,同学们想想,世界上哪些地区温度高,哪些地区温度低?哪些地区降水量多,哪些地区降水量少?

7、课本p58,看图3、23能说出世界上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

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9、除了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有哪些影响?

达标检测:

1、课本p58活动题2。

2、课本p59—60活动题1、2、3、4。

3、课本p61—62活动题2、3、4。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采用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方法,得出影响气侯的主要因素,由浅入深,易化难点。

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理解起来有困难,通过小组间的互助学习加深理解。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5

学习目标:

1、准确说出地球的形状,学会运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2、认识地球仪,能在地球仪上准确找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3、了解赤道、纬线、纬度的定义。

4、分析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明确南北纬度、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5、根据所给出的纬线图准确说出某一点的纬度位置、南北半球位置及所在的纬度区位置。

学习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南北半球的划分。

学习难点:

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能准确说出某一点的纬度位置、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及纬度区。

学生自学

学习任务(一)自学课本14—16页地球的形状部分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说出地球的形状。

2、利用图中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并记录。

组间:以各组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并互相解答。

学习任务(二) 自学课文第16—17页地球仪部分思考回答:

1、什么是地球仪?

2、在地球仪上准确指出地轴、南北两极、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经线及纬线。

3、说出赤道、纬线、纬度的概念,南北纬度的是如何划分的,南北纬度各用那个字母表示。

4、观察“纬线与纬度”图分析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填下表。

纬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特点

纬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分

零度线的确定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6

【课题】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区分“天气”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初步认识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天气现象,并形成地理表象;

初步学会根据提供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人类活动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的重要性分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逐步养成关心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天气与生活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看图识天气、让天空更蓝三部分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如何描述天气、常用的天气符号,简单分析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后面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影响天气的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初一学生位于认知发展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具备一定依赖于具体事物或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影响,亦在小学阶段通过其他学科了解到一些天气谚语。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

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联系实际生产、生活,设计多处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了一个教学课件。多媒体直观性和交互性,能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地理问题,从而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依据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及学习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体验获得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板书设计】

简单天气符号、卫星云图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通用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