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

时间:2024-01-22 00:36:35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通用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通用6篇)

制作课件是一个老师的工作,这也是需要花费很多精力的,作为老师的你,课件制作好了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导入课。

同学们齐读《父爱》这首诗歌,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师:是的,父亲是一棵大树,用枝枝叶叶给予我们世界上最安全、最温暖的庇护。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深沉而宽广的父爱。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地震中父亲与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三、认读生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交流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并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

2、观看洛杉矶大地震留下的图片,并从中认识课文中必须掌握的生词。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快速浏览课文,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2、学生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静心默读课文的1—12自然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并找到相关的语句写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4、交流:

(1)抓住父亲面对不同的人的劝告,回答的却是同样一个意思的三句简单的问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体会父亲不同的心情。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2)抓住“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句话中的“挖”字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指导朗读。

讨论: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父亲挖了36小时,而要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

创设不同的情境,指导朗读这句话,在读中感受如山的父爱。

〈3〉抓住“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外貌描写,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5、小练笔:36个小时过去了,可儿子仍生死未卜,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了?

五、总结。

同学们动情的话语,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下节课我们走进阿曼达,看看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又有怎样一位了不起的儿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2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说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的,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读中感悟父爱的伟大和父子间的默契,受到爱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认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地震中感人肺腑的故事。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父爱的伟大,受到爱的教育。

2、初步领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描写来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

一、情境导入,检查预习

1、播放视频,感受地震。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3、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二、顺学而导,感受父爱

(一)请潜心读书,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做批注。

(二)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

句段一: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学生谈读书体会。

2、引导学生抓住“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读中体会父亲感情的变化。

句段二: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学生谈阅读体会。

2、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抓住写时间的词,体会时间的漫长,感悟句子的表达效果,并指导朗读。

(2)透过父亲的外貌描写,联系上下文,想象在漫长的挖掘过程中,父亲所经历的艰辛,体会父爱的伟大,并指导朗读。

(3)联系上下文,在读中体会“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亲带来的精神力量。

(三)小结课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爱的写作方法。

三、读写迁移,感悟信赖

(一)学生继续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1、学生读写阿曼达的句段,并谈体会。

2、引导学生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和他的同学是怎样度过这漫长的38小时,尝试着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写。

3、反馈交流。

四、紧扣中心,品味幸福

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幸福”的含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并联系实际,深入感悟父爱的伟大和父子之间的'默契,受到爱的教育。

2、在读中进一步领悟和学习文章的多种表达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听 ……此处隐藏1854个字……、检查

3、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品读课文:

1、各自读课文,把你认为父亲了不起的地方,用你们喜欢的学习方式体会体会。

2、汇报:

(1)第二自然段的“冲”,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用“冲”字读一读这句话引读该段。

(2)与其他父母比,这位父亲了不起之处?

(3)父亲做出了惊人的举动,交流

(4)投示12节,读,说说这位父亲的哪些举动感动了你们?

(5)引读父子见面时的对话,分角色读。

(6)这段对话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句?投示儿子的话,体会齐读12~19自然段。

(7)齐读儿子让同学先出去的话。

3、总结。

四、启发扩散:学习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5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读中感悟,联系实际。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父亲为救儿子不顾生死的父爱亲情以及孩子在危险情况下先人后己的美好品质。教育学生做个有责任感的人。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感悟,让学生感受到父子情深,学会爱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悟,升华情感。学会爱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四、教具准备。

课件、信封。

五、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进入情境。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悟父子之爱。

(四)走出教材,品味人间真情。

这是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的大地震。地震给我们留下了深痛的记忆。今天我要与同学们走近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去看看那次地震中那对不平凡的父与子。(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1、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这次地震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3、主要人物是谁?你更喜欢谁?

4、再读课文,画出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5、有感情的朗读句子,在读中感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品读时间一点一点流逝,父亲的仍不放弃。师:“没人再来阻挡他。”说明有人阻挡过他。都谁阻挡他了?

生:好心人“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

师:听到这话父亲的反应是什么?

生: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还有谁阻挡这位父亲?

生:救火队长。“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师:父亲的反应?

生:“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从父亲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还有谁?

生: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师:父亲此时的反应是?

生齐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让我们带着深情再读11自然段。

生齐读。

师:此时的父亲是什么样的?

生:“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师:你读到这里有什么感悟?

6、是什么信念让儿子如此坚强的在废墟中活下来?“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7、“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儿子在危险的时刻还想到是别人,感受阿曼达对别人的责任感。5你觉得这对父子怎么样?你更喜欢谁?

8、带着对这对父子的敬佩之情,拿起书让我们齐读课外。

9、近年来我国发生了两次比较大的地震。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7。8级的汶川地震,20xx年的4。14日青海玉树又发生了7。1级大地震。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让人不堪回首,但在地震发生之时也涌现出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让我们随着这段视频去感受地震之中在每个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不同之爱。

(1)短信妈妈。父爱如山,母爱似海。这位伟大的母亲用自己柔弱的身躯为孩子撑起一片生的希望。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位伟大的母亲。

(2)教师舍身救生。老师每天陪伴在我们的身边像妈妈,教给我们知识,跟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在这危难时刻他们舍生忘死保护着我们。

(3)国务院总理讲话。在灾难面前我们无所畏惧,党和国家没有放弃我们。这是一个多么有凝聚力的祖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面前,众志成城。”

(4)地震诗歌赏读。

(5)给地震灾区孩子的信。

10、防震知识。你知道哪些防震知识,说一说。

11、观看课件。

观看视频让学生从身边感受地震的无情,为文中的有情埋下伏笔。放手学生去读,抓住关键字句。在读中感悟,感受父子情深。可以以此句为突破口来展开学习。走出课本,从生活中去感受人与人之间超越亲情、血缘的爱。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爱。爱的升华。由母爱到师爱再到国家对人民群众的永不放弃。层层深入的递进。感受社会主义的和谐。板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挖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6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

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谈话导入:

对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一定有了深切的体会。出示一段赞颂亲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收集到的别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师自己撰写的:(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让学生齐读。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读了以后,相信大家对这段文字,对亲情的可贵一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学生通过查字、词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边读边动笔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认读生字新词。

3、指名分部分轮流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4、检查自读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⑴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读后你有些什么想法?

三、再读课文,直指重点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所写的是怎样的一对父子。答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3、质疑: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4、小组内探讨,交流各自的初步认识。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通用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