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雁门太守行教案

时间:2024-02-24 18:06:27
初中语文雁门太守行教案

初中语文雁门太守行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语文雁门太守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发展联想、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会诗中情,讨论理解诗中意,潜心品析发现诗中美,继而发挥想象感受全诗意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激发热爱诗歌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李贺勤奋写诗,带诗拜谒韩愈的故事导入,引出《雁门太守行》

(二)、作者简介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三)、朗读诗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jiǎo sài yān zhī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juǎn zhò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xié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四)、解题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诗人李贺用它创作了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五)、背景介绍

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兵自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派兵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为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长。此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之间的战争状况。

(六)、检验预习,解读诗歌大意(请个别同学分享)

1、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2、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3、半卷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4、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七)、思考问题(请个别同学分享)

全诗作者构思唐军的活动哪三幅画面?

首联:对峙颔联:交战颈联:偷袭

(八)、赏析诗歌(学生讨论回答)

李贺的诗在风格上想象奇谲,辞采诡丽,变换缤纷,刻意创新。请同学们运用学过的诗歌鉴赏技巧来品一品这首诗。

鉴赏诗歌的技法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等) ?炼字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描写手法(正面、侧面、动静、虚实、感官角度、视觉位置角度等)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1、黑云压城城欲摧

比喻把敌军压向边城比喻成黑云压城和夸张的手法。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2、四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渲染了苍凉悲壮的战地气氛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4、 “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典故。

表现将士们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豪情。

5、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这首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如在“黑云”“夜紫”的背景下,点染以“金鳞”“燕脂”“红旗”等,画面色彩斑斓,显得奇异诡谲。

(九)探究诗歌主旨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十)、总结并朗读诗歌

此诗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从急行军到战斗的全过程。色彩凝重,景物鲜明,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气氛,突出将士浴血奋战的勇武形象,歌颂将士们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十一)、拓展延伸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北宋·苏轼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南宋·陆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

(十二)、布置作业

一﹑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二﹑收集课外三句爱国诗歌并加以赏析

板书设计

雁门太守行

首联:对峙(夸张,比喻)

颔联:交战(听觉,视觉)

颈联:偷袭(用典,侧面)

尾联:抒怀(用典,主旨)

《初中语文雁门太守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